最近湧出不少 AI 相關的想法 #70

在進入 AI 顯學的時代之後,每天在網路上都可以看到很多新出現的服務、模型,以及更多的 BREAKING、HUGE 等字眼,搞得不少人對 AI 越來越反感(包括我),只能說 buzzword 每次出現都會帶來一波這種風潮,直到下一個新議題出現。不過比起一些小變動、小更新就要大張旗鼓的宣傳,自己更想預測看看未來可能的走向,感覺更有意思一點 😁。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 murmur,不過如果有興趣一起來狂想的網路人,或許也可以一起來腦力激盪一下。

內容為主 vs 門戶為王

最近看到不少人針對這個議題回覆與評論:就是這篇網上關於 AI 跟 Google 爬蟲的推文,稍微看了下內容也覺得很有意思,簡單說就是:
1. Google悄悄移除「num=100」搜尋參數的重大變化。該參數原本允許一次顯示100個搜尋結果,但現在最大值降至10個。
2. 這一改變影響了依賴Google索引結果的 LLM(如 OpenAI 和 Perplexity ),特別是對 Reddit 等平台的影響顯著。貼文提到,88%的網站露出數量下降。
3. Reddit 因其內容常出現在第 11-100 位而受到致命打擊,導致其股票在過去5天下跌約15%
notion image
本文的作者後面是針對「行銷」作為重點來論述,一個好的產品如果不能搭配一個好的行銷手法,也是只能默默無名躺在那邊,沒有人會用它。
不過老實說,我自己倒覺得這是個很有趣的思考方向,看起來好像內容商的命脈被搜尋引擎這類控制門戶的服務所掌握,不過好的內容也是促進搜尋引擎為使用者所信任的原因。如果 AI 持續發展下去,如果 AI 不需要透過搜尋引擎去找到合適的網路資源,而是有其他的直接跟內容提供者互動的方法(嘿嘿,有沒有想起了 Cloudflare 最近剛提出的 AI Index 😁),會不會網路生態又會變成跟現今完全不同的方式呢?
不過另一個角度,但這麼多廠商因為 Google 一個小小的調整就受到這麼大的影響,然後就看到 Brave 的創辦人出來回了下面這個推文,也是很值得玩味 😁
原來白嫖黨這麼多阿,我一直以為主力產品是搜尋相關的,起碼自己也應該會做類似的爬蟲跟檔案庫,而不是單純依賴別人提供的內容,核心資料握在別人的手裡,不覺得害怕嗎 😅。

當 Agent 成為核心

最近 AI 發展之快速,越來越多行業跟生態都已經開始發生變化,當然軟體工程師很慘也不是新聞了,不過軟體本身也可能會出現跟現在完全不同的使用方式。
Nothing 最近推出的 Essential 是個很有趣的嘗試(有興趣可以跳轉下方影片)
Video preview
其實我剛開始試用 comet 的時候無意間有嘗試過類似的概念—「透過 AI 做出我想達到的目的」,如果用大家較熟悉的 Chrome 來舉例,就是根據我的需求(Prompt)產生出 extension。但是目前 comet 還沒這麼威 😅。
ps: 截稿前 OpenAI 也推出了自己的 AI browser,結果還是不能做這件事,唉 😅
結果沒想到過沒幾天就看到 Nothing 推出的 Essential 這個有趣的嘗試。簡單說,它就是透過 AI,根據用戶的描述產生出對應的 app。雖然目前看起來它能做的還相當有限,只能產生出相對簡單的應用程式。
然後又看到另一個有趣的新聞,就是 Amazon 自主開發了用在自家硬體的新 OS - VegaOS,不同於目前許多智慧家電,它不再依賴 Android 而是基於 Linux 重頭建起,雖然目前只是用在 Smart TV 還不知道有沒有機會擴展到其他的硬體上。不過更特別的是,它是用 React Native 作為主力的開發語言(哈,我不是要推廣這個)。
這兩件看起來八竿子打不著的新聞,卻讓我想起 AI 可能帶來對軟體發展的巨大影響。原本建立一個新的作業系統可能對許多技術巨頭並不是什麼難事,但是建立起它的生態圈才是真正的難事,但現在會不會在 AI 崛起之後帶來全新的可能。
💡
當 AI 把生態圈這件事變成極端簡單之後,原來的「先行者優勢」會不會不復存在了呢?假設今天在 iOS、Android 之外又出現了一個全新的 OS,而且透過 AI 用戶可以針對自己的需要、產生出自製的 app,不再需要應用程式的開發者來撰寫,這樣能不能極大降低進入門檻呢?
雖然有點天馬行空,不過 Nothing 已經嘗試給大家看了,再加上演化速度驚人的 AI ,一些簡單基礎的 app 在不久的將來好像也不是不可能了。果真如此的話,說不定整個軟體生態又會截然不同了。
💡
如果上述的場景成真的話,中間層的應用程式可能再也不重要了,創造的權力跟發想都轉移到使用者身上。軟體會更專注底層的部分,如系統層級的 API、網路服務的 API 等,這些定義了對象服務可以提供哪些功能,其他就是 AI 來幫使用者堆積木了。
可以期待看看有沒有機會走到這一步 #立flag 😁
 
 
Loading...

© sy 20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