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想說點什麼 #68

知道或許在 7/26 之後很多人的世界的變了(或許更早),但大家也都知道這次的結果並不是大家所期望的那個,更糟的是反而是朝向最糟糕的方向直奔而去,原本希望透過大罷免的成功讓國家可以走回正常的軌道上,結果反而是給了免死金牌,想必接下來只會更亂、更絕望。
一方面覺得自己如果還是這麼沉浸在政治議題中對身心也不是一件好事,另外也覺得若不在既有的路線上去調整,或許我們這個同溫層可能永遠都沒有突破的可能,已經好幾次的應該再再都已經向我們證明了。
不過最近因為 Charles Kirk 的事件,他之前相關的校園巡迴的活動很大量被翻譯出來,才剛好有機會看到下面這則(前段真的是很無理性的謾罵而已,所以沒興趣的話可以跳過不看)
Video preview
覺得有共鳴就是因為後段作者提到,應對這些仇恨偏激者的最好方法,不是極盡可能的打壓他,而是就讓對方大放厥辭,然後一般人就可以審視他的言論與行為之後,自然就會判斷哪一方才是有理的(這邊當然作者是假設大多數人其實心裡的一把尺都是偏向理性的,但會不會這個世界後來變成不是這樣呢?)
為什麼特別對這段有共鳴,其實也是一路走來的想法,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臺灣政局與社會都不斷激化,加上或許有許多人與勢力刻意為之的炒作,現在的臺灣社會也逐漸變成無法溝通的場所,甚至可能原本以理性進步的族群也在換了議題的情況下,也變成了自己曾經討厭的那種人。
之前常常有人拿韓總機的名言來當成諷刺,「選舉最大的秘密,就是票多的贏票少的輸」,雖然好笑但也是個鐵錚錚的事實,所以我們該反思的是,我們真的有想要贏嗎?如果是,那我們是不是該想想怎樣才能拿到最多票?我想絕對不是偏激的那一方。當你在每個不合你想法或心意的社會議題上,每一個都要往死裡打(我說的是往死裡打,並不是說鄉愿不去處理)的話,你要怎麼擴大自己的最大公因數?
最近運動的關係聽了不少 Podcasts,不過喜歡的節目感覺有些共同的特性,譬如本質是財經內容卻經常提到溫馨議題的直男巧虎 😄,或是雖然立場鮮明但是常常敘之鏗鏘有理的重新路。都偶爾提到事情不是非黑即白的判斷,以及要理性去討論才有吸引更多人的可能。真的要針對「反派」情緒輸出是最簡單的事,但是就算你贏了,但你在過程中不理性的作法可能已經趕跑了十倍數量的人了。
其實這些都沒什麼特別的,也很多人提過這些事了,不過人真的太容易被情緒牽動了,不知道有什麼很有效的方法能解決這件事,我也在近期想到或許引入像 AI 這類的新工具有幫助(當然也可能會有其他的問題發生)。寫下這篇或許只是一點心情的抒發,不過也希望有多一兩位看到,能在自己面對情緒言論的時候能多想想靜下來用另一種方式來面對。
雖然艱辛但還是希望臺灣能越來越好。🤞
Loading...

© sy 20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