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黑手的呢喃 #53


Web 生態圈例行更新

Node.js & SQLite

之前提及過的 Node.js 考慮加上 SQLite 的功能,就跟隔壁的 Deno/Bun 相似的功能,目前相關的 PR 跟開發也是如火如荼進行中,看起來有機會增加一個 node:sqlite 的模組可以使用,往後開發儲存的功能整合 SQLite 就很方便了 👀。
sqlite: support `db.loadExtension`
然後新版 22.7.0 也在稍早之前發布了,之前提過針對 TypeScript 的後續功能 --experimental-transform-types 也加上了,目前 Enum & namespace 都已經支持。

JS 真的是無法停止惡搞 😅

看到這個語法不知道大家的感覺是什麼 #先別Go 😆
原來已經有人提了這個類似 Go 常見的錯誤處理語法,好不好不好說,不過之前尚在 Go 一族的時候,少數喜歡的就是這個語法,但是多了用 ?= 是要學它的 := 嗎 #誤 😓。不過大家先看看就好,畢竟按照 TC39 的審核速度,就算真到有機會可以通過,我看要等到正式支援大概 2~3y 跑不掉。
proposal-safe-assignment-operator
arthurfioretteUpdated Jan 3, 2025

Deno 1.46 & Standard Library

當你以為下一個版本就是 2.0 的時候,永遠都會再跑出一個次版號 #誤
真的是最後一個了啦!
Deno 1.46 (our final 1.x release) continues to forge towards this vision - https://deno.com/blog/v1.46
最近幾個版本都可以看到 Deno 在各方便不斷收斂的跡象,可能沒有什麼大驚喜,不過可以看到持續進行的優化,以及與 Node.js/Npm 生態的相容。
不過除了 Deno 新版本之後,另一個更吸引我的消息是,終於進入穩定版本的 Deno 標準函式庫 🎉。在透過 JSR 的助力之下,主流的 Node.js 以及其他 JS runtime 應該都可以無痛使用它(有興趣也可以跳轉這個官方推文的簡介,針對這個標準函式庫所涵蓋的功能作了一波簡介。
Video preview
提到這個話題,如果要詳細的討論下去應該又是會掀起一波論戰,不過我自己的立場應該是滿明顯的,我覺得能有個類似工具包的標準函式庫,對新入門,甚至一般開發者來說應該都是利多於弊,尤其這個老是不停重造輪子的 JS-Eco,如果能把這類的工具包有組織地維護跟開發,就更可以把力量放到其他的領域(目前有疑慮可能 Deno 畢竟還是算營利公司,雖然開源之後轉移不太是問題,不過如果有個開源組織來負責,說不定也更可以吸引更多貢獻者投入一起維護)。
還有官方都說 1.46 會是最後一個 1.x 的版本了,有意願使用 Deno 來開發的開發者也可以稍微啃一下 v1 → v2 的升級文件啦 ⬇️

開源世界真有趣

是否有機會每集都來個架站工具 🤣

現在的 hello world 專案是不是已經進化到實作架站小工具了,最近出現的頻率真的超高的啦!
這次是用 Deno 開發的小工具,作者很用心還專門寫了一篇介紹文,雖然是個小工具,不過內容一應俱全,乾淨的 codebase、markdown、template、cache、static files 等都有支援,還有一個簡單的擴充系統。佈署首選當然是 Deno Deploy,不過其他家也都沒什麼問題,連 smallweb 的方式都有列到,超棒滴!
現在開源社群遍地都有不少好用的開箱即用工具,誠摯邀請大家都可以架起自己的小站,寫下自己的記錄、心得與看法,真的不必要被大企業綁在小圈圈裡面(是說那個圈圈也不小就是了…😓)

沒想到連履歷都有人來制訂規範

這邊是接續上面的延伸,後來發現這位開發者還實作了不少有趣的東西,其中有一個就是個線上的履歷,然後它是用之前提過的 Val Town 來實作的(下面還會有提到,最近覺得這個服務越來越威了 😄)
有興趣可以跳轉他的專案頁面,只要分支之後就可以無痛設定跑起來了。不過這邊我不是要提這個,而是無意間發現到原來有人跳出來針對「履歷」這個常見東西,也提出了相關的規範 ⬇️(當然這是社群驅動的,不過看到這種看似平凡的東西,也有人跳出來做了嘗試提出規範,當然後續就可以有很多玩法,也才會有這個有趣的速成履歷的小工具,社群的力量真的是很威阿 😎。

這是不是應該列為開發者筆記的必要功能

最近網路上真的有多因著 AI 崛起,也跟著出現很多有趣的東西(雖然看多了關鍵字覺得有點阿雜),不過這個推友提到的小工具 - srcbook,真的很有意思。其實看起來很像 AI 領域常見的 jupyter notebook,就是個可以直接寫 & 執行程式的筆記本。
不過這個 srcbook 不是針對 python 而是 TypeScript/JavaScript。而且它還整合了 AI 的功能進來,所以你可以直接當作測試的小工具,也可以透過 AI 幫你快速產生好 codebase,然後就可以簡單一步跑起來,也可以當成一個很方便的 playground 啦!
*如果 Notion 也可以提供這種功能就好了,比起產生文字的 AI 功能,程式碼才更有用阿~

手機程式測試的好工具 - Tophat

有時候任何一個開發流程的優化,都會對整個開發團隊有很大的幫助,最近已經出現很多針對開發後的測試改善的流程,譬如大家很熟悉的 Vercel 就可以針對每個變更提供各自版本的預覽,透過跟 Github 深度整合,開發後就可以很清楚看到 & 測試。
我對手機端開發沒那麼熟悉,但我想應該也是有不少類似的工具與服務存在。不過剛好偶然看到了 Shopify 最近也釋出了類似的工具 - tophat。幾乎就是 Vercel 功能,只是現在也可以針對手機開發來一鍵開啟目標版本的 app 了(可以參考下方的展示影片)🤩。
如果對這個工具感興趣的話,也可以去拜讀一下 Shopify 撰寫的專文 ⬇️

網路上真的不乏願意貢獻的大大們 👍

在藍天逛街的時候(隨時隨地都要置入行銷 😁)留意有大大整理的東亞語系的科技術語的對照表,如果有需修正的應該也可以到 repo 直接提 RP。🔽
cjk-compsci-terms
dahliaUpdated Aug 26, 2024
太讚也太用心了,推推!
這位大大除了這個之外,他也是 Fediverse 的大力推廣者喔,有好幾個相關的專案(包含目前 Ghost 準備整合的 ActivityPub 就是用了他開發的專案喔,超威!
fedify
dahliaUpdated Jan 3, 2025

愛讀冊啦~

改善效能真的是硬工夫

這篇的作者是針對 Deno 優化的一個小動作開始,去研究為什麼透過把資料結構包裝在 Rust 的 Box 之中,可以有效提升執行的效率。
In Rust, you typically wrap your data structures in a Box to allocate them on the heap; otherwise, they will be allocated on the stack.
主要的影響就是透過包裝在 Box,該資料就會被分配到 heap 而不是 stack。文中作者也針對這個議題繼續深究並記錄下自己測試的一些數據。覺得優化這件事,有時候真的是得伴隨著對系統運作有著相當程度的了解才行。

Notion 優化分享 - WASM SQLite

下面這篇一樣是優化的記錄,不過這次改成 Notion 針對網頁版本的優化,它們是怎麼透過 WASM 版本的 SQLite 來達成這個目標的(當然過程也是有許多的試誤)。

引領風潮的 ML

之前提過的 Val Town 越來越猛了

之前介紹過這個 Val Town 的服務,就類似有一堆 code snippet,然後你可以任意像拼圖一樣使用、組合他們,之前玩過就很喜歡它,也一直默默留意它們的發展狀況。
在拿到投資之後,它們的腳步也沒有停下來,持續不斷增加 & 優化自家的服務。最近它們也不免俗的整合的 AI 的功能,也就是這篇提到的 Townie,而這是官方對這個服務的描述:
💡
Townie has been completed redesigned in the past couple weeks. It’s seriously good at writing fullstack apps. 
Seriously good,會不會太狂!
不過你實際去玩玩看,真的會讓你驚豔到,它的操作、互動方式,以及產生出的程式碼,都會讓你眼睛一亮。(有興趣可以先瞄一次創辦人的 LIVE Demo)⬇️
除了實戰之外, Val Town 還特別撰寫了這篇文章,記錄了他們是如何實作出目前這個品質極高的成品,一步一步的優化,以及他做了那些事來讓整個產生的體驗跟品質可以更好,這篇文章真的很值得每位開發者細細閱讀,工匠精神就是像這樣,真是佩服這些強者 🫡。
文中也是有提到不少有趣的觀察 😆:
Claude Sonnet 3.5 is clearly the best model for writing code right now.
However, we don’t want to optimize too much for cheap models, because the premier models of today will be the cheap models of tomorrow.

Zed 不落 Cursor 之後

自從編輯器的風潮燒到 Cursor 之後,彷彿它又變成許多開發者的首選,畢竟 tab 開發流實在太開心了,是吧 🤣。
不過老實說我對 Cursor 這個還是以 vscode 當作基底去改的編輯器是相對比較保留的,因為 AI 服務的變革實在太快,但也相對廉價許多,除非你本身有競爭力極強的模型,不然其他競品都不需要太久就可以追上了。果然沒多久就看到前陣子的寵兒 Zed 也開發了類似的功能,雖然他們也是直接跟 Anthropic 合作,直接採用他們的 Claude 模型,而且操作、互動功能上也還沒到 Cursor 這麼好。不過持續優化的話,會不會開發者過一陣子又要跳船另結新歡了呢?
Let’s wait and see. #不好說 😅

Cloud Run & Ollama

對比 AWS Lamdba 的 G 家服務 Cloud Run 率先支援了 GPU 的使用(AWS Lambda 以及 MS 家的 Azure Function 應該都還沒直接支援,得透過其他服務來間接支援)。
所以在消息發表會上,他們還拉上了本地開發大家都很熟悉的 Ollama 來個 LIVE DEMO,可以直接在 Cloud Run 透過 Ollama 輕鬆跑起它支援的任一模型(想感受一下的可以跳轉 3:55)。
雖然我對 G 家產品不太有信心,然後它的 GCP 介面也是非常的…微妙。但是畢竟還是(喜歡一直宣傳)擁抱 AI 的企業,最快整合 GPU 的使用想必會讓 Cloud Run 多了不少應用的場景。
Video preview

網路是個好東西

能夠這樣自由自在的活著,真好~

有興趣可以去聽一下訪談的影片,真的很佩服這種自由創業者,自己對其中的分享有些許的體悟:
  • 為了技術棧爭吵是沒什麼意義的,做出有人需要的服務就會有人買單,用戶真的不在乎這個。
  • Just follow your heart 😄

你本週悟空了嗎

好像不玩黑神話就跟不上流行了是嗎?(雖然有些想說的話,不過之後有時間寫一篇專文吧)
依然手殘黨的我又不知道要卡多久之外,也是有一些有趣的數據值得看看 😆

Born to be a Hero

再誇張一點沒關係 😁

Netflix 偷偷放大絕

本週的我在 IVE 與 NewJeans 之間搖擺不定

多麼幸福的掙扎 😆
Loading...

© sy 20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