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no 1.44 還是繼續在倒數、平常都沒仔細想過的驗證郵件問題、最近非常多的 Conf(React Conf、Vercel Ship、Google I/O & MS Build)、開源專案依然活力十足、AI, Computex, and Taiwan、大家都要照顧好自己!

五花八門的 Web 生態圈消息

Deno FUTURE

上個版本提到 Deno 已經開啟了測試模式,為了即將到來的 2.0 開始作準備了,不過測試的期間,針對新版本的開發也還是不斷進行中,最近看到 Ryan 貼出終於 Deno 也支援私有註冊表的功能,真的是等好久了啊~
結果看到這個過沒多久,官方就釋出包含這項功能的 1.44 版本啦,雖然我們仍舊不知道 2.0 什麼時候才會出現 😅,看可以看到最近幾個 minor version 更多的都是 Node.js 生態的相容、穩定、效能等的更新,看起來應該是在作最後收尾的動作了。

No more 32-bit

最近 Node.js 都沒看到什麼有趣的提案,不知道是不是因為 runtime 太多有點社群力量被分散的關係 😅(希望不要阿),只留意到準備要移除對 32-bit Win 作業系統的支援,可能很多人都沒經歷過那個 32 → 64 的時期吧,感覺又是一個時代落幕了。 #老人只能講古
build: remove support for 32-bit Windows

安全性的眉角(mê-kak)

無意間掃到這篇大大們討論電子郵件驗證方法的安全性問題, 之前都沒有仔細思考過這個問題,原來還有這個沒想過的面向(不過我猜垃圾帳號專門戶也可能會用類似的手法,來批次處理驗證的行為 🤔)。
只能說網路安全真的是博大精深的議題,每個露出點都可能是個潛在的攻擊目標,各種手法也是不斷推陳出新。

最近好多 conf 也丟出好多新東西

不知道是不是大家都喜歡跟著五、六月的熱潮(因為三大家都是這個時段 😆),最近這一陣子也是好幾場開發相關的研討會進行 & 落幕,也丟出了不少有趣的東西:

React Conf 2024

雖然對於近年 React 的一些發展不是很了解(譬如那精妙的 Server Component),但身為 JS 框架的領頭羊,發展多年帶來龐大影響的生態園,雖然這車不好開但還是得關注一下它的狀況。
喜歡 Web 的一個好處是,許多相關的研討會幾乎都公開它的議程錄影,當然剛結束的 React Conf 2024 也不例外,可以快速看一下官方整理好的 recap。
其中比較引人注意的,應該就是 React 19 以及 React Compile 這兩項了吧?身為兩年前登場的 18 這次新版也真的是讓人等了好久,難怪都有人覺得最近 React 的狀態令人擔憂,希望發布 19 之後能重新走回正軌才好。😅
關於 19 的功能跟 Compile,可以直接找 Recap 的文章內容,官方很體貼幫大家標好時間點了,當然也有相關整理的文章了 🔽

Vercel Ship 2024

身為跟 React 幾乎已經是連體嬰存在的 Next.js,雖然一開始只是 React SSR 方案的起身,後來逐漸長成一個更加龐大的框架以及許多圍繞著它的生態,背後的親爸爸 Vercel 當然就是其中的主角,伴隨著新版的 React,Next.js 也走到了 15 的版本號。雖然規模不像 Meta 那麼驚人,不過身為開發工具的 Vercel,每年的一日 conf 也是相當引人注意,當然也貼心幫各位開發者整理好當天的 recap 了:

開源世界真有趣

新酷音也走上 rust 之路

留意到讀源碼頻道的這篇文章(絕對不是因為看到 rust 就會停下來的怪怪習慣),沒想到這篇記錄文相當有料阿,從頭到尾敘述了把新酷音原本的 C 改寫成 Rust 的超詳細過程,想感受一下開源人熱情的話,這篇不要錯過!
後續也有看到有其他網友提問了,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改寫的原因是什麼,使用者也感受不到,沒想到釣到作者親自出來回覆。😎
開源專案最重要的還是開發者有沒有意願繼續維護,有時候表面上的穩定可用,實際上有許多不便的地方。 — by 本文作者 Kan-Ru
看到這段也是相當有感,有時候改寫是一種必要之惡(不是指真有什麼壞處,而是「為什麼要改原本穩定的版本」那種),要持續有開發者願意出來維護專案是一件相當困難的事,尤其當這個專案有一些難度(入門檻高)、使用者少的情況下,又是更加的困難,所以有時候改寫成(當下)比較熱門的語言或架構,吸引一些開發者願意進來幫忙,能達到這樣的目的就足夠了,大家都是辛苦人。😓
不過能過更多使用的企業或用戶願意實際的支持專案,可能會更好吧,唉~

又來一個類 Postman 的小工具

有從事後端的開發者,就算沒用過 Postman 應該也聽過這類的工具,就是能夠讓你方便測試 API 並容易除錯的小工具,其實這類的工具相當多也五花八門,幾乎你想到的平台都會類似的軟體,像是 desktop、IDE plugin,或是 CLI。
下面這個 atac 就是面向終端機介面的工具,雖然有圖形化的工具相對更方便操作一些,不過如果不排斥 terminal 介面的操作模式,不需特別裝一些肥到不行的軟體,若不是什麼特別複雜的測試行為,其實這個簡單的的工具也就夠了,推薦!
* 其實我平常用的更頻繁的是 httpie,直接 CLI 決勝負,也是推薦 😛

Amber for bash shell

又來了一個新語言?不過說是新語言更像是語法糖的東西,這次的目標是常見但可能不是人人都熟練的 shell script(Bash)。一般可能比較偏後端開發才會需要接觸或撰寫 shell script,不然就是一些build or deploy script 才會用到(當然你也可以用它寫很複雜的東西,但應該不會很多人會想這麼做),也因為年代久遠,它的語法跟現在眾人熟悉的 modern language 有不小的差異,Amber 就是為了改善這些問題才出現的吧~
不過老實說,如果是我,比起再學一門新語法,我可能更傾向找像 zx 或是 bun shell 這類的工具,直接用 JS 來寫可能更方便一點 😅。

LO,又一個針對 WebAssembly 而來的語言

又是一位強大的烏克蘭開發者,威!
又是一個跟 WebAssembly 有關的工具,威!
寫到精神不濟了,請不要理我
LO
glebbashUpdated Jan 4, 2025
看起來是個有趣的專案,目標也很明確,就是針對 WebAssembly 的一個新語言,因為目前還在開發中,看起來隨時有可能會調整 😅,語法目前看起來有點拼裝車的感覺,可以看到 C/Rust/Go 的影子在裡面,目前瞄一眼是還覺得蠻友善的。
雖然看起來也像是語法糖的目的(跟上面的 Amber 類似,只是這次是面向其他 wasm 的語言),不過因為小而精巧,直接看原始碼當作學習的素材也是蠻不錯的,作者目前也有在 YT 上一邊開發一邊錄一些開發記錄,有興趣的可以跳轉去看看

引領風潮的 ML

AI, Computex, and Taiwan

伴隨著 NVidia 的黃仁勳為了來臺灣參加 Computex 的一連串的新聞,就算原本沒注意到 AI 的人,應該都已經被滿滿的版面洗到不知道也很難了吧(不過我想應該也沒這種人吧 🤣)
Video preview
第一時間就有直播,相信應該不少人都已經看過了,AI 真的發展迅速,不過我們一般使用者或許比較熟悉的還是以 OpenAI 為首的生成式 AI,不過這只是冰山一角而已,真的很推薦像我這種一般用戶來聽聽這個議程,NVidia 已經面向非常多 AI 應用的領域,也已經開始佈局許多我們可能壓根沒想到的領域,真的是收穫滿滿,感覺像是上了一堂 AI 的通識課一樣。😎
這邊列出幾個自己印象深刻的東西:
  • CUDA 的火力展示:前段幾乎都在講現有透過 AI 達到的成效,結尾以一個 Earth-2 作為實際的展示,透過 AI 來模擬地球氣候的變化,這邊提到 Digital twins 的概念也很有趣。
  • 新的產業革命 - AI factory:以前的工廠是產生出產品,現在 AI 也有,但他產出的是 token,也正是對應到 AI 為我們處理的各項事物,可能是一個回答、一個圖片,一段影片等。
  • NVIDIA Inference Microservice (NIM):不確定目前的理解有沒有問題,不過聽起來很像是 Docker for AI service 那種感覺,每一個 NIM 可能代表一種 pre-trained 的模型專精於某一項任務,所以之後說不定就跟現在的 service orchestration 一樣來組合出各企業(或各人)需要的服務即可(這邊突然想起之前有人提過的「一人獨角獸」的概念,說不定快可以看到了)。
  • Blackwell 跟一堆 AI 特製的硬體跟技術:聽這段跟著覺得是完全另一個世界(也深深感覺到 AI 真的發展太快速了,老人跟不上了 😢)。
    • 除了講 Blackwell 火力展示之外,還有大家都知道的 NVLink(又想到八卦,其他廠看不下去要準備推 UALink 來打它,但如果自製晶片沒辦法跟 NVIDIA 比的話可能也是功效不大)。
    • 然後下一代架構會是 Rubin,不過這應該是後年的事了(明年會是 Blackwell Ultra)。
    • 真性情台語時間 😄
    • 特別為 AI 資料中心的網路層推出的 Spectrum Ethernet Switch(其實就是它們之前推出的 InfiniBand ,這邊是直接把這個技術實作到硬體層),因為 AI 跟以往的 Ethernet 的互動不一樣,它是在資料中心內部的高流量。
  • Physical AI:就是機器人啦!因為這領域真的非常不熟悉,不知道目前是怎麼進行的,不過看起來 NVidia 是針對機器人的訓練提出了完整的解決方案,訓練模型的機器(就是前面提到的架構)、機器人本身使用的晶片(也就是他們說的「Edge」,這個產品線就是 Jetson),以及訓練的虛擬環境 Ominverse
當然還有其他很多東西,只能說 AI 正在以我這種一般人難以理解的速度進化中,然而要驅動這個火車往前衝的動力,就是這些看似基礎的設備跟更新,所以在結尾的部分,黃特別以一段影片來感謝台灣的供應鏈在這波 AI 浪潮中所提供的能量,以及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
Video preview
看到網路上許多網友也因為這段而發表了許多不同的想法,自己也心有所感的寫下了這則短語:
雖然有點戲謔的成分在裡面,不過我們真的是好不容易才走到這一步,台灣在這麼艱困的環境下能走到這一步,真的是大家合作努力的結果,但是最近看到國內的種種,很氣、也很無奈,其他國家都知道我們的好,為什麼我們自己不能對自己好一點呢?😢
或許這也是身為台灣人的原罪,我們就是得不斷跟這個大環境戰鬥,得不斷跌倒但是又不斷爬起來,就跟那影片一樣,如果我們能學習越來越團結,越來越懂得彼此合作,我們一定可以再繼續創造更多的可能…,加油,台灣!

在網站設計上的持續進化

ML 在自動化產生網站設計的概念,之前在 Vercel 推出 v0.dev 的時候就相當令人驚豔了,但是 Vercel 並不只是把它視為一個展示性的產品而已,上面提到的剛結束的 Vercel Ship 2024 裡面,也特別又提到了 v0.dev 的現況及它們對這個產品的持續改善,但除了網站之外,最近也看到一些針對行動裝置的設計,也已經看到 ML 的影子了,譬如 Expo 的即時產生手機端的元件,以及針對 Figma 的設計等,真的是沒有要停下來的意思捏!

這次有點落漆的 1+1 家

剛結束的 Google I/O 以及 Microsoft Build,完全不意外也是滿滿的 AI,出現的次數已經多到讓人有點厭煩了,然後很失望的也都沒什麼特別讓人驚豔的東西出現(至於為什麼說 1+1,因為有一家本來就沒抱什麼希望了 😅)
*希望未來一年,可以直接問類 ChatGPT 的服務就可以直接幫我整理好 recap 而不再需要去找其他媒體提供的文章了。🙏
MS 宣布的 Copilot+ PC 稍微有些亮點,除了內建一個專門處理 AI 的 NPU 晶片之外,宣布 ARM 版本的 Surface 也是有些許的驚喜(不過轉移跟後續的影響還不好說,應該短期是不會像當初 Apple 從 Intel 轉到自家 M 晶片那麼巨大吧,畢竟生態特性不太一樣)。
除了上述之外,其他就幾乎沒什麼讓我很感興趣的議題出現,不過倒是留意到一個特點,因為兩家都針對 edge 的場景,各自推出了不同的模型,MS 的 Phi-3 以及 Google 的 Gemini Nano,加上上述 NVIDIA 本來就有類似的產品線,看起來大廠們也都打算打 hybrid 的路線,透過 AI data center 加上用戶端,來搭配運用 AI 提供更好的體驗。
其實這現象或許也說明下一個世代可能不遠了,因 AI 而崛起的新一代巨頭會是誰呢?現有的巨頭,又有誰可能會跟不上而走上 Y! 的老路呢?這感覺比 AI 議題本身更有趣呢(惡趣味 🤣)

網路是個好東西

下一代筆記型電腦?

看到網友轉了這個產品照之後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或許這個形式就是現階段最好的筆記型電腦的樣貌了?少了螢幕的重量,也不再被各種尺寸勒索,換上一個簡單的 AR 眼鏡,搭配現階段還是最好的鍵盤部分作為輸入裝置。
不知道大家怎麼想,不過我自己是很心動啦(前提是眼鏡的效果很好,不會有過度使用眼鏡疲憊以及重量導致穿戴不舒服的問題)
想敗!🤩
Video preview

這是什麼神奇的 Apple Watch 外殼

永遠不要小看日本人的創造力!😆
本來以為是它們推出的小型手機,沒想到是魔改 Apple Watch,太強了啦!
Video preview

不能不佩服熱愛者的實作能力

想看一下儀錶板 😄

希望這篇成為大家的心靈雞湯 🤘

自從年初大選落幕,新任陸續上場之後,臺灣政局就變得非常糟糕,當然大家都知道原因,我話不想講得太重,點到這裡就好了。這暗喻一出應該大家都懂 🤣
雖然大家都很熱情的回應了,不過看起來有些人打算硬幹到底,也完全沒要回應這麼多人民出來吶喊的聲音,或許大家也會覺得心累、無力,不過還是希望大家首要一定要先照顧好自己,如果累了、倦了,就先抽離讓自己休息一下也是沒問題的,在民主的路上大家輪流上陣!
身為追星大叔粉,就是只有滿滿的 KPOP 🎉
隨時補充能量是非常重要的事,希望可以帶給同為追星民主台灣人(好長)一點力量,大家加油!!
notion image
*友善提醒:這個版本的 Panorama 非常危險,觀賞前需要審慎評估,不然可能會跟世界脫離連結數分鐘至數小時不等 😂。
Video preview
最近終於有一些好事的 NewJeans,大家也可以刷一下她們新歌的 MV,這次非常難得居然是在臺灣取景,整部 MV 誠意滿滿,刷起來讓大家看到台灣的美!(如果能等到她們來臺灣辦演唱會就更讚了 😆)
Video preview
但我不是追星人怎麼辦?
沒問題,最近國內知名的遊戲開發商 - 赤燭,最近也推出新作啦!
不同於以往的驚悚、恐怖類型的遊戲,這次變成類魂的橫向卷軸類型(但如果你以為沒有 _ 的話就太天真了 🤣),才剛出沒多久 Steam 上面就已經是「極度好評」啦,好遊戲不玩一下嗎?把所有的憤怒都發洩到裡面的 BOSS 身上吧!(但苦手黨如我最好不要在心情不好的情況下去玩,不然會得到反效果,不但沒能紓壓反而更暴躁 😅)
而且這次它們找了柯拉琪來合作遊戲的主題曲,超讚阿!
Video preview
 
Loading...

© sy 2021-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