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錯愕的Google Domains消息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前陣子 Google 無預警丟出了即將結束 Google Domains 的服務,準備把整個服務打包賣給 Squarespace。(老實說在這篇新聞出來之前,我連 Squarespace 是誰我都不知道,是我太孤陋寡聞了😅)
Google Domains shutting down, assets sold and being migrated to Squarespace https://9to5google.com/2023/06/15/google-domains-squarespace/
一個佔據目前網域商第三位的服務,莫名奇妙就打包賣掉,然後交手給一個遠小於它的另一個服務商。參考資料如下,不過我看 NTLDstats 的資料不太一樣,Google 是第八,然後 Squarespace 根本沒看到,總之兩者相差懸殊應該是正確的😅。
更有趣的是,Google Domains 之前在 beta 期長達七年的時間,好不容易在去年三月份才正式脫離 beta,然後誰知道一年後它就被打包賣掉了。😞
Google 經常砍掉自己的服務這件事,大家應該都非常習以為常了,也應該知道還有個網站是專門在幫大家記錄這些事。不過這次 Google Domains 再一次提醒大家,用 Google 的服務之前真的要三思,因為你真的不知道它什麼時候就不見了。

那又怎麼樣,自家的服務不能評估不適後關掉嗎?

評估後關閉不適合的服務降低成本,這件事其實在網路服務提供商來說,是非常平常的一件事,畢竟你擺個不賺錢的服務持續虧錢也不合理。但是這個看似「正常」的評估,卻不像是 Google 做的事。當然,有沒有賺錢、適不適合,這個只有身為 Google 高層才會知道,我們只是用戶在外面看熱鬧而已,但是從用戶眾多的 Reader 開始、雷聲大雨點小的 Stadia、到現在半死不活的 Nest,還有最新的 Domains,這一系列看下來,有些甚至都還是特定市場的優勢地位,然後就莫名其妙被關掉了。😕
正好看到 DHH 大大針對這件事也發了一篇文章,真的是心有戚戚焉所以立刻就發了下面這則推文 🔽,裡面真的寫出我的心頭話,推薦大家可以花一些時間快速看過:
After nine years in business, it'll unceremoniously get obliterated in just three months (and the shrapnel sold to Squarespace). That was a $180m/year business, servicing 10 million domains!
With a history like this, why would anyone trust Google on products and services outsides of the ad space?

你不是只收掉服務,連用戶對你的信任也被收掉了

notion image
我是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想,不過這位網友跟我心中想說的很切合,真的是 #愛惜生命遠離Google,同樣的經歷來個兩三次之後,你覺得以後用戶對你推出的新產品會有什麼想法,現在應該不少人第一個念頭會是「它什麼時候會收掉」吧🤣
我們再特別講一個特別受眾的服務好了 → GCP。Cloud Platform 也是 Google 很常提及的東西,雖然長年虧損,但也似乎漸入佳境開始賺錢,但是在這個節骨眼上,你卻自斷一個表現很不錯的服務。
作這種影響頗大的決策,然後完全沒有事先調查用戶的反饋,就一個公告就決定收掉,然後還喜孜孜的説,「我們還會協助用戶轉移到下家去喔!」,這種行為對於企業級客戶來說,應該是超級大忌吧!(然後你還一直說你很重視雲端服務,是精神分裂還是有什麼問題,你們內部要不要先打一架決定後再出來説啊 😕)
對,但是上面提及的這些問題 Google 它一點都不在乎呢~
所以就跟 DHH 文章中結語這段一樣:
All I'm saying is you better have a backup plan. Be that for your collaboration, your email, your home security system. Anything that reads "Made by Google" implicitly has the subscript "until we don't give a fuck any more" printed below.
或許你覺得個人用戶對 Google 來說沒什麼,不過下面這個 Github 共同創辦人提到,當初要賣 Github 的事蹟,可能可以讓我們再次想想,這種「不被信任」的影響,或許比想像的要大上許多。

幹嘛這麼氣

與其說生氣,不如說是哀默大於心死。我其實也只是個小用戶,這件事無論是對 Google 亦或對我,影響其實都小到可以被忽略,但是對於那個曾經推出過許許多多讓人驚豔的 Google,現今的它真的完全看不見當時的那種誰與爭鋒、改變網路的氣勢了,就只剩下一個因為 Machine Learning 浪潮打來,然後光是回應都顯得有氣無力的老企業。😢
Video preview
去年丟出這個 Glass 的宣傳片,看起來好像又讓人重新燃起希望,過了一年後再看格外諷刺(好懷念 10 年前那個讓人驚呼連連GoogleIO)。我看就算 Google 現在手上有好牌它也不知道怎麼打,看網路上跟著這個事件就出現多少讓人無言的現況 ⬇️
連 Android 的月更新都沒辦法準時遞交了😅
ref: https://twitter.com/alexmaxham/status/1671660671425998855
連 Android 的月更新都沒辦法準時遞交了😅 ref: https://twitter.com/alexmaxham/status/1671660671425998855
GCP出包,然後還被用戶嗆標示的異常時間根本是錯的,用戶比平台商還早發現問題 #冏
ref: https://twitter.com/anuraggoel/status/1670863526272077825
GCP出包,然後還被用戶嗆標示的異常時間根本是錯的,用戶比平台商還早發現問題 #冏 ref: https://twitter.com/anuraggoel/status/1670863526272077825
然後就是族繁不及備載的眾多用戶的負評🤷
 
雖然不想唱衰,不過如果維持這種文化,Google 重回榮耀應該只會是空談啦(就算它想押寶在 Machine learning 上面,但最近被 OpenAI 打到臉很種),更可能走上 Yahoo! 大前輩的老路。不沉澱下來把產品好好打磨,老是只想要追風頭、吃老本,就等著後續會怎樣吧。
*不過這對新創應該算是好事,畢竟完全不用擔心 Google 的競品,然後也讓更多產品有冒出頭的機會 😆
 
  • Utterance
  • WebMention

© sy 2021-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