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挑戰者 - bluesky
type
status
date
slug
summary
tags
category
icon
password
在馬老闆入主推特之後,因為諸多令人匪夷所思的舉動讓這個平台越來越棒了呢!👍
不過雖然 Twitter is going great,不過還是有少數比較沒辦法適應的人想找一些比較不那麼酷的平台,所以陸續出現過幾個挑戰者,但其中只有 Mastodon 挟著聯邦宇宙的威能稍微比較能打之外,其他都對大推特構成不了什麼威脅,但最近又出現很不長眼的挑戰者 - bluesky
是不是,才過 40k 而已真是弱爆了 🤣 #反串要註明
是不是,才過 40k 而已真是弱爆了 🤣 反串要註明

到底 bluesky 是什麼?

Bluesky is a new social service that aims to provide a decentralized and open-source platform for social media communication. The project is led by Twitter co-founder Jack Dorsey and is intended to enable users to own their own data, while also facilitating interoperability between different social networks. The project is still in its early stages, but has already generated a lot of excitement within the / community. Stay tuned for updates on this promising new platform! - from Notion AI
之後真的都要靠 AI 寫手了啦😆
其實 bluesky 在這邊我也提過兩三次了,加上最近 Twitter 上面有一波小小的 Hacker 搬家潮,所以這個名字也漸漸浮出檯面上啦。不過上面 AI 寫手的地方還是有幾個可以拿出來挑毛病的:

The project is led by Twitter co-founder Jack Dorsey ?

這個問題幾乎是加入 bluesky 的人都會問到到問題。是啊,你從 Twitter 搬走結果跑去一個還是同個創辦人的地方,有點微妙。😆
當然這個剛好有 bluesky 的負責人出來回答:bluesky 這個計劃的確一開始是在 Jack 還擔任 Twitter CEO 的時候推動的專案,不過它不屬於 Twitter,然後目前 Jack 也不會主導(應該是掛顧問)
notion image
上圖回答的這位 Jay 才是目前 bluesky 實際的 CEO。
上圖回答的這位 Jay 才是目前 bluesky 實際的 CEO。

Fediverse?

說它到底是不是聯邦宇宙這點應該有點爭議(不過我也不能確定),為什麼這麼說呢?
目前大多數的 Fediverse 的成員,大多是透過 ActivityPub 這個協定來實作並達到互相溝通,bluesky 雖然也有類似的設計以及目標,但是它們走的是自己設計的 AT Protocol,所以目前兩邊應該「還」沒辦法互動的。至於之後會不會有機會兩個世界可以聯合在一起呢?很難說,但我自己是覺得有機會的,畢竟兩者的核心理念是滿類似的。
至於為什麼 bluesky 決定要發展自己的協定,而不是直接用 ActivityPub 來實作自己的平台呢?這個問題官方的 FAQ 也給了明確的答案,主要是因為現存的 ActivityPub 有其不足的地方:

現況

目前可能有想試玩,應該是到處找 invite code 的情況吧(想起那個到處都要排隊等邀請的年代 🤣 #GoodOldDay)。目前團隊的首要目標並不是追求使用人數,反而是針對現有的 AT Protocol 還有一些內部機制的測試與完善,這個部分 Jay 一樣有在官方公告中說明了。
notion image
其實經常有測試者詢問開放與否的問題,但現階段開發團隊希望能把重心放在 AT Protocol 的完善,以及相關的內容審核等工具。舉個實例,譬如一般社交相關的網站幾乎都會提供的功能—Block(封鎖),目前在 bluesky 上面就還沒實作,可能你會覺得不就是一個簡單的功能,怎麼居然沒有第一時間就提供,但把場景放到分散式的使用情境之下,可能原本看似簡單的問題就會變得複雜很多,下面就是 Jay 針對這件事的回覆
notion image
所以找邀請碼的日子應該還會有一陣子。😆
對於 bluesky 的一些相關背景與簡介,我推薦可以瀏覽下面這篇 The Verge 對 Bluesky CEO 的訪問,應該就可以對目前這個專案有初步的了解,也能知道為什麼要打造這個與 ActivityPub 生態不一樣的平台,以及他們希望達到的目標。
Bluesky’s CEO wants to build a Musk-proof, decentralized version of Twitter https://www.theverge.com/23686778/bluesky-ceo-jay-graber-interview-decentralized-social-media-twitter-mastodon
這篇則是官方自家文章,這邊提到它們目前打磨中的 Moderation system,以及它們目前的設計,以及為什麼要這麼設計的理念,也是很好了解它們文化的好文章。

聯邦制

其實 bluesky 目前還是走向類似 Fediverse 的聯邦架構,這部分可以參考它們的文件(順帶一提,它們的文件真的整理的蠻好的,很容易上手&閱讀,歡迎有興趣的開發者可以一起來啃文件 #誤)
目前登入就可以選擇你要登入的服務,所以之後也是可以期待跟 mastodon 應該也是會百花齊放,不過官方的 Bluesky.Social 應該會是一般使用者的首選
目前登入就可以選擇你要登入的服務,所以之後也是可以期待跟 mastodon 應該也是會百花齊放,不過官方的 Bluesky.Social 應該會是一般使用者的首選

綁定網域

這是目前我試玩 bluesky 最讓我驚豔的地方,它除了像類似 twitter 可以取一個使用者代稱之外(這邊叫 handle),目前預設會是這種格式 ${handle}.bsky.social ,但是透過綁定 custom domain 的功能,你可以將你的使用者代稱更改成自己擁有的自定義網域,下面有幾個範例😄。
 
 
Why? 這麼做有什麼好處嗎?
或許用習慣 Twitter 的用戶,會覺得弄一個這麼長(又複雜)的名稱有比較好嗎?這樣不是跟 mastodon 那邊的那種 @account@my.domain 長長名稱不是類似嗎?
官方好像都蠻知道大家會有什麼疑問,所以經常都可以找到你想知道問題的解答,譬如最近官方就發了一篇解釋綁定網域這件事,節錄其中的這段⬇️
notion image
驗證這點其實我本身特別心有戚戚焉的,從一開始推出的時候我就有類似的想法,因為網域其實就是一種很強的驗證方式,比起 Twitter 最近狂推的藍勾勾有用得多。當然這件事可能每個人的看法都不同,有些人甚至覺得這樣不就喪失了隱私?
個人想法:
  1. 想保有隱私的,可以維持原本的 bsky.social 這種類型的代稱。當然隱私伴隨而來的就是,別人對你所說的,可能就會有所保留。
  1. 如果你綁定了自定義網域,某種程度就等同繼承了其他人對這個網路的觀感(而且不需要特別做什麼認證,因為只有網域持有人、或組織,才能設定通過,所以才會有下面的這種迷因😆)
notion image
為什麼特別想提這點,因為目前網路生態令人很灰心的假新聞、造謠、惡意攻擊等問題,其實在 bluesky 這個機制下會有某種程度的幫助:
如果以臺灣的現況來說,可以把政府單位的帳號綁定上 gov.tw 這類的網域,不需要特別說什麼就有一定程度的認證。以媒體、KOL、甚至不同政黨的團體,都可以用這種方法作認證(當然也可能他們不願意這麼做,但沒有認證的帳號使用者就可以走 1 的判斷方式,不用太認真去看待)。
很棒,不是嗎?
當然現實可能沒這麼簡單,也有可能會有其他的問題出現,不過起碼這比起花錢就可以買到的認證方法有用、也更有效得多!

開發者生態&活躍的社群(目前啦)

另外一件讓我雀躍的地方在於,bluesky 這邊從第一天起就很積極擁抱開發者,(目前)看起來也很重視社群的經營,經常可以看到時間軸上很有趣的東西🤣

倒是沒想到這個,真是太合適了~
倒是沒想到這個,真是太合適了~
以及開發者丟出的許多創意,甚至連開發者社群都有人開好了(Discord)。
atproto-ecosystem
bluesky-socialUpdated Aug 30, 2023
當然官方的公告說明以及開發者文件都相當齊全。這些在在都能顯示出核心團隊的用心,也正因為如此也反映在最近的起飛熱潮中,其實平台只要有提供良好的資源,真的不要擔心沒有相對應的好應用出現。
順帶一提其實在我有機會拿到邀請加入之後沒多久,就立刻看到在東京有舉辦一場 bluesky meetup 的訊息,真的很佩服日本開發者,真的是很熱血幾乎第一波出現的應用都是日本開發者實作的🙌(下面這個是當天 meetup 的錄影,裡面也可以看到幾位核心成員出現)
Video preview

所以?另一個 Twitter?

當然不看好的人一定大有人在,人們對於用習慣的服務,其實轉移成本是相當大的,目前 bluesky 上面雖然也開始出現一些媒體公司帳號,不過使用人數比起 Twitter 還是天與地一般的差距。
會不會走向跟 Mastodon 一樣的道路?或甚至更慘熱潮一過就沒人使用了?不知道,或者可能跟 The Verge 最近發出的一篇文中提到的「would remain its niche little thing」一樣,就只有一群願意嘗鮮的測試者自嗨而已。也可能因為一個決策錯誤,或協定設計不如預期導致有重大的問題發生?
不知道,畢竟目前都還在營運的初期,未來到底要怎麼走,誰也不清楚。就我而言,目前最大的不確定性是「未來 bluesky 到底要怎麼維持基本的運作」,畢竟就算走不以營利導向為主的機構或基金會等組織,基本的成本跟維護費也會所費不貲,不太可能靠 Jack 的資金就一路走下去吧?
上面這些都是目前擺在眼前的困難,甚至還有可能會因為使用人數增加之後衍生出來新的問題!
但是我自己還是保持著樂觀的角度看待,如果目前看到的這些現象都能持續下去、輔以核心團隊的不斷努力,我相信就算 bluesky 這個服務本身沒有起飛,目前設計的一定相信還是可以對網路世界帶來許多影響的!🤞
  • Utterance
  • WebMention

© sy 2021-2024